⒈ 始終一貫。
⒉ 有終極。
⒈ 始終一貫。
引《易·謙》:“謙,亨。君子有終。”
《詩(shī)·大雅·蕩》:“靡不有初,鮮克有終。”
南朝 宋 謝瞻 《九日從宋公戲馬臺(tái)集送孔令詩(shī)》:“逝矣將歸客,養(yǎng)素克有終。”
⒉ 有終極。
引《禮記·喪服四制》:“祥之日,鼓素琴,告民有終也。”
孔穎達(dá) 疏:“告民有終也者,言所以為此,上事告教其民使衰有終極也。”
《孝經(jīng)·喪親》:“喪不過(guò)三年,示民有終也。”
晉 左思 《魏都賦》:“筭祀有紀(jì),天祿有終。”
⒈ 有終結(jié)。比喻始終一貫。
引《詩(shī)經(jīng)·大雅·蕩》:「靡不有初,鮮克有終。」
《文選·左思·魏都賦》:「筭祀有紀(jì),天祿有終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