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神名。神名。南方之神,南海之神。傳說(shuō)中的古帝。峰名。
⒈ 神名。 帝嚳 時(shí)的火官,后尊為火神,命曰 祝融。亦以為火或火災(zāi)的代稱。
引《國(guó)語(yǔ)·鄭語(yǔ)》:“夫 黎 為 高辛氏 火正,以淳燿敦大,天明地德,光照四海,故命之曰‘祝融’,其功大矣。”
《呂氏春秋·孟夏》:“其神 祝融。”
高誘 注:“祝融,顓頊?zhǔn)?后, 老童 之子, 吳回 也,為 高辛氏 火正,死為火官之神。”
唐 張說(shuō) 《蒲津橋贊》:“飛廉 煽炭, 祝融 理爐。”
清 趙翼 《八月二日天寧寺旁巽宮樓火》詩(shī):“趨觀乃知此樓燬,剎竿突兀招 祝融。”
⒉ 神名。南方之神,南海之神。
引《管子·五行》:“得 奢龍 而辯於東方,得 祝融 而辯於南方。”
《漢書(shū)·揚(yáng)雄傳上》:“麗 鉤芒 與驂 蓐收 兮,服 玄冥 及 祝融。”
顏師古 注:“祝融,南方神。”
唐 韓愈 《南海神廟碑》:“考於傳記,而南海神次最貴,在北東西三神河伯之上,號(hào)為 祝融。”
⒊ 傳說(shuō)中的古帝。
引漢 王符 《潛夫論·五德志》:“世傳三皇五帝,多以為 伏羲、神農(nóng) 為二皇,其一者或曰 燧人,或曰 祝融,或曰 女?huà)z,其是與非未可知也。”
⒋ 峰名。 衡山 的最高峰。據(jù)《路史》云, 祝融 葬 衡山 之陽(yáng),是以名之。
引唐 韓愈 《謁衡岳廟》詩(shī):“紫蓋 連延接 天柱,石廩 騰擲堆 祝融。”
宋 楊萬(wàn)里 《送劉子思往衡陽(yáng)》詩(shī):“洞庭 昨夜起霜風(fēng),翩然欲登 石廩 與 祝融。”
⒈ 火神。漢·高誘·注:「祝融,顓頊?zhǔn)虾螅贤樱瑓腔匾玻瑸楦咝潦匣鹫罏榛鸸僦瘛!购笥靡灾富鸹蚧馂?zāi)。
引《呂氏春秋·孟夏紀(jì)·孟夏》:「其神祝融。」
例如:「因祝融肆虐,這些人頓時(shí)無(wú)家可歸。」
⒉ 南方之神或南海之神。
引《管子·五行》:「得奢龍而辯于東方,得祝融而辯于南方。」
唐·韓愈〈南海神廟碑〉:「考于傳記,而南海神次最貴,在北東西三神河伯之上,號(hào)為祝融。」
英語(yǔ)God of Fire
德語(yǔ)Zhu Rong (Eig, Pers)?